资讯动态
推荐产品
技术知识
离心螺旋风管机降噪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叶片的频率噪声。基本频率是由叶片和蜗壳周围的集中区域产生的,噪声是由气流与蜗壳叶片和蜗壳隔舌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其中,螺旋风管机降噪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蜗舌处间距;(2)增加蜗舌边缘的曲率半径;
(3)使风叶和蜗舌边缘形成倾斜角;
(4)在进、出口周围安装金属网格;
(5)不规则的叶片间距;
(6)在蜗壳内部装声学衬料;
(7)离心螺旋风管机的声学优化等。
本文从改变蜗舌间距、增加风叶叶片倒角、改变风叶径向长度以及蜗壳增加导流圈这四个方面进行改进风叶和蜗壳。其中包括改变蜗舌间距、风叶叶片倒角以及径向长度旨在改变风叶蜗壳区域内空气流场分布从而降低叶片通过频率的基频和其谐波的影响,减少有效的声辐射;在蜗壳增加导流圈,是通过改变风叶通道中的流动特性,使出口处的流动条件更加均匀,从而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3 实验方法
本文通过使用改进之后的风叶和蜗壳组合与某成熟风管机3.5kW机型进行对比测试,并分别比较不同方案下(不同的风叶和蜗壳组合)在风量、制冷能力以及噪声的变化值。其中风叶和蜗壳的改进体现在蜗舌间距的大小、风叶叶片的倒角、风叶径向长度以及蜗壳是否增加导流圈
4 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测试不同的改进方案选出一最优方案,比较分析风量大小,能力,噪声大小,最终与某成熟机型的各个参数进行对比。
4.1 风量对比
首先对某风管机3.5kW机型测试不同电机档位下的风量大小,调节电机档位(不同的电机档位电机转速不同),风量稳定后,每10min记录一组数据。同时记录风管机在不同的静压P下,风量Q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
4.2 性能对比
在确定最优风叶和蜗壳组合,我们在同一焓差实验台进行性能测试,工况稳定后,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在能力稳定1h后记录实验数据。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3.5kW机型高风档以及最优方案的三个电机档位都能满足该机型下的3.5kW的制冷量。且最优方案的三个档位下的能效比都要比成熟的3.5kW机型高。说明,在相同转速下,最优方案的风管机的制冷能力要优于该成熟机型,同时提高了其能效比。
4.3 噪声对比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改进风叶和蜗壳的组合,在达到相同能力的情况降低风管机的噪声值大小。因此,我们将成熟的3.5kW机型与最优方案的风管机在半消音实验室进行噪声测试。比较风管机在不同档位下的噪声值大小,得出噪声与电机转速曲线。
- 上一条:螺旋风管和共板法兰风管的区别
- 下一条:螺旋风管机推进结构升级阐扬